• 保存到桌面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资讯

全国副省级城市半年GDP增速“大晒” 成都领跑

时间:2019-08-06 17:43:04   作者:成都商报 叶燕   来源:中国网   阅读:236   评论:0
内容摘要:  成都正在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这个夏天,与晴雨不定的天气相似的,是各个城市的经济运行情况。城市经济“半年报”相继出炉。目前,15个副省级城市中,13个已经公布数据。其中,成都以8.2%的增长率,在已公布数据的副省级城市中位列第一,领跑副省级城市。紧随其后的,是另外两座“网红”城市——武汉和南京...

  成都正在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这个夏天,与晴雨不定的天气相似的,是各个城市的经济运行情况。

    城市经济“半年报”相继出炉。目前,15个副省级城市中,13个已经公布数据。其中,成都以8.2%的增长率,在已公布数据的副省级城市中位列第一,领跑副省级城市。紧随其后的,是另外两座“网红”城市——武汉和南京,增长率均为8.1%,“季军”则是厦门,增长8%。

GDP增速高于8%

成都武汉南京厦门表现抢眼

    从总量上看,上半年,两座副省级城市迈入“万亿俱乐部”,分别为广州和深圳。其中,深圳和去年同期8%的增速相比,今年上半年7.4%的增速有所滑落。

“半年报”也反映出经济趋势。新旧动能转化带来产业升级,分析13座副省级城市,新经济正在强势崛起,成都、南京、广州、杭州等城市,先进制造业、“互联网+”等产业均表现亮眼。同时,消费升级步伐加快,成都、厦门、青岛、广州等城市涌现出夜间经济、新经济等消费场景。

半年报中,国家统计局用“错综复杂”来描述国际国内形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4509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3%。相比去年同期6.8%的增速,有所下滑。

上半年,副省级城市经济实力强悍,但是城市之间也存在差距。

副省级城市中,从增长来看,4座城市表现亮眼——成都、武汉、南京和厦门,增速达到或超过8%。

其中,成都稳中有进,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02.3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2%。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96.90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113.83亿元,增长7.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391.64亿元,增长9.0%。三次产业比为2.6:40.4:57.0。

武汉上半年的关键词是“稳定”,从产业发展情况来看,三次产业均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的势头。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投资、消费和出口均保持增长。上半年,武汉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10.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02.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0%,进出口总额998.5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5%。

与武汉一样,南京的增幅也是8.1%,关键词依然是“平稳”,三次产业中,上半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65.07亿元,可比增长6.8%,服务业增加值4154.61亿元,增长9.4%。

厦门上半年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中,9项达到年度预期。此外,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出口总额、实际使用外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登记失业率等8项指标好于一季度。

13个副省级城市中排第一 成都凭什么?

“六稳”稳得住

连续10个季度增速8%以上

上半年,成都经济运行的关键词之一,是“稳”——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成都经济增速已经连续10个季度保持在8%以上。

中央提出“六稳”,排在首位就是“稳就业”。

经济增长背后,是需求增加推动扩大再生产,有效需求特别是内需的持续增加,则依赖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稳定增长,就业正是确保居民拥有工资性收入、拥有足够购买力的源泉。

上半年,成都就业保持稳定。城镇新增就业14.9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7%,成绩背后,是就业促进“五大行动”和人力资源协同示范“三大工程”。

金融市场也备受关注,上半年,成都实现金融业增加值915.08亿元,增长7.8%。6月末,成都本外币存款余额为3.96万亿元,增长4.9%;本外币贷款余额为3.5万亿元,增长11.8%。

下行压力下,经济没有大起大落,缘由之一,是成都提早布局。

从成都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再到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动员大会,近年来,成都多维度、无死角,支持经济稳增长。

特别是,今年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召开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动员大会,成都下大力气筑巢引凤,以环境竞争力大力引进高质量项目、促进有效投资、集聚转型动能。

“布局”显成效

产业动能新力量崛起

此轮城市经济运行中,产业动能呈现出新趋势,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增长,广州、杭州、南京、成都等城市,都崛起特色产业。

这也是上半年成都领跑副省级城市的关键词之二“新”——新动能澎湃,新经济崛起。

2017年11月9日,成都市召开新经济发展大会,提出重点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六大新经济形态”,构建具有成都特色的新经济产业体系。

从新经济发展大会召开,到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主会场落地,再到在全国首设新经济委;成都,正成为最适宜新经济成长的城市之一。

到今年上半年,新经济新模式成为新的增长点。比如工业经济中,高技术制造业表现亮眼,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9%、21.0%、37.5%。另一方面,新兴工业产品产量不断增长,城市轨道车辆、太阳能电池、工业机器人分别增长2.4倍、1.0倍、52.1%。

消费作为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近年来一直在“升级”还是“降级”的争论里。

成都以“塑造新消费场景”破题,“首店”“旗舰店”加速在蓉城聚集,打破了“你有我有、千店一面”的传统商业格局,除了把新的品牌文化引入成都,也带来了全新的经营之道、消费体验。

上半年经济数据中,成都“两店”经济成效显现,举办成都首店经济发展交流大会,招引国际品牌首店,改造升级传统门店,新增落户237家首店,超过2018年全年数量。

“夜间经济”是城市竞争中的新赛道。 《成都加快建设国际消费城市行动计划》中强调,要挖掘夜间消费新动能,加强夜间经济的环境营造,加快培育锦江夜消费商圈,引入现代新兴消费业态,打造成都夜消费地标。今年以来,北京“故宫灯光秀”、西安“大唐不夜城”、成都“夜游锦江”等活动,均引起轰动。

上半年,成都“夜游锦江”“夜游都江堰”等夜间旅游新业态蓬勃发展。全市接待游客1.1亿人次,增长16.2%;实现旅游总收入916.1亿元,增长23.8%。

“外贸”新格局

东盟成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市场

上半年副省级城市释放出另一个信号:外贸新趋势下,新门户枢纽崛起。

沿海热门城市中,广州、深圳进出口部分数据由负转正。

成都此轮外贸表现亦抢眼,上半年,成都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614.5亿元,增长21.5%,高于全国17.6个百分点,累计进出口总额和增速分别位于副省级城市排名第6位和第1位。这也是成都领跑副省级城市的动力之一。

成都进出口为何实现逆势增长?一个变化是,成都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正在打开外贸多元市场,欧洲、东南亚潜力无限。

“一带一路”为成都带来欧洲、东南亚市场潜力,成都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除面向四川9000万人口外,还辐射中西部。以铁路为例,上半年,铁路通道提质增效,全社会铁路客运量、货运量分别增长19.1%、35.0%。开行国际班列1285列,增长38.9%,综合重载率91.5%,居全国第一。

中欧班列(成都)是国内最早开行的中欧班列之一,正在全面构建互联互通的“四向”国际物流通道,其中,南向通道以经钦州港至东南亚的海铁联运班列为主线,开行经凭祥全程铁路出境至越南及经广州港出境的铁海联运班列,形成“一主两辅”的陆海大通道。这为成都打开了东盟市场。

这也让上半年成都领跑的进出口,呈现出新的面貌。

一方面是进出口市场布局不断优化。1-6月,成都与东盟、欧洲分别进出口536.7 亿元、528.3 亿元,分别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20.5%、20.2%,分别增长22.8%、48.1%。其中,成都对东盟出口430.2亿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29.6%,高于对美国出口占比5.9个百分点,东盟已成为成都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市场。

同时,出口商品结构持续升级。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医疗器械、工业机器人等高技术、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快速增长。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748.5亿元,占出口比重51.7%,增长27.3%。

龙头企业也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成都外贸前50强企业进出口占全市比重超90%,合计进出口增长23.5%,拉动全市进出口增长10个百分点。

上半年,航空通道网络不断拓展,成都加快国际航空客货运战略大通道布局,开通国际(地区)航线118条,其中国际(地区)定期直飞航线66条。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实现旅客吞吐量2734万人次,增长4.7%。

可以期待的是,天府国际机场一旦建成,开放新格局还有更多机遇。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标签:城市  全国  半年  增速  领跑  
相关评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110报警服务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http://www.zgxyjjbd.com

版权所有 2008-2023

《中国县域经济


Powered by OTCMS V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