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颜默
内容提要:新文人书法美学理论是当今整个书法审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新文人书法艺术创作的正确导向和长远发展,有必要就新文人书法美学构建的有关问题展开广泛深入的探讨。
自1997年胡湛先生振臂一呼发起“新文人书法”倡导,随即得到中国书法界的热烈响应,随着连续举办新文人书法年会和大量论文集、作品集的出版,特别是河北省书协、广东省书法理论家协会先后举办一、二届新文人书法研讨会和作品展后,新文人书法已然作为当今书法的一个重要流派,以其独特的儒雅清新之风,成为当代书法界的一股清流,引领了书法艺术创作走向。随之而来,新文人书法理论体系构建也日益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对新文人书法美学理论构建需关注的几个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新文人书法的逻辑起点——守正创新
中国哲学是一种生命之学,它将宇宙和人生视为一大生命,一流动欢畅之大全体。在这种哲学背景下产生的中国美学,则是生命超越之学,其重心是超越“感性”,而寻求生命的感悟。不是在“经验的”世界认识美,而是在“超验的”世界体会美。传统文人书法是由文人创作的具有文人气质、文人情趣及文人审美特征的书法文本。新文人书法视传统为正宗,在继承传统文人书法的基础上,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和特点进行的创新发展。深入研究新文人书法美学问题,在于帮助新文人书者正确把握书法美学的创造规律与审美规律,以正确的方法论来指导书法创作,减少创作实践的迷惘与困惑,减少认识和创作中的失误,从而提高书者的审美品位与思想境界,升华书法作品的格调,带动和促进书坛整体创作的发展。反之,如果没有美学理论的支撑,新文人书法的发展、深化、升华都将受到严重制约。
法国丹纳曾在《艺术哲学》中说:“认识了艺术的本质,就是了解艺术的重要。我们以前只感觉到艺术的重要,那只是出于本能而非根据思考。我们只重视艺术,对艺术感到敬意,但不能解释我们的重视和敬意。如今我们能说出我们赞美的根据,指出艺术在生活中的地位。”研究新文人书法美学理论的意义,正在于帮助我们超越本能的感性思考,去说出赞美的根据,这个根据便是从新文人书法作品中分析得来的美的本质。同时,新文人书法美学理论的构建具有对书法创作本质的解析与阐释,从根本上回答新文人书法的理论命题的逻辑起点与哲学归宿问题。由此可见,构建新文人书法美学理论有着巨大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中国哲学认为,新从变中来。《周易》说:“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曲要,唯变所适。”动是暂时的、局部的,而变是永恒的、绝对的。中国美学新变的思想,一是在复中求新,二是即故即新。没有绝对的故,也没有绝对的新,新是生命体验之新,是体验中的境界,是心灵对生命的发现。新文人书法美学理论的实质是对书法创作的主张,是书法审美范畴的重新定义,是一种通过文人书法这一创作形式反映出书法文化价值取向和创作方向。构建新文人书法美学理论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新文人书法建立正确的审美范畴,为新文人书法创作提供具有前瞻性、参考性理论先导和支撑。既要给书法创作观念与创作思维提供理论支撑,还要综合构建譬如创作形式与内容的新颖美、结构与章法的构成美、意境与神韵的自然美等诸方面,形成新文人书法的独特艺术语言、表现形式、审美特征,进而推动建立新文人书法成熟完整的创作体系。
二、新文人书法的主体素养——儒雅之风
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能够反映人作为主体的精神、气质、学识和修养。同时,书法作品其内在的意境、韵律、品位也需要通过主体的表现来获得。传统文人中,无论是学而优则仕的士大夫,还是在隐于野的士人,无不是饱读诗书的学养深厚之人。新文人书法是传统文人书法的时代接力,应该继承文人书法深厚之经典,同时以兼纳并蓄之胸怀,汲取民间书法及古今中外一切有益之营养。新文人书法提倡书家走出书斋,走向社会、走向自然,将所感、所思、情绪,以雅集、诗会或浅唱低吟等方式做笔墨之记录表现。她的根脉是中国传统文化,活力在于新时代新生活。“文人书法”要求书写者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才能体会中国书法幽深玄妙的精神内含,进而创造出既符合艺术规律又有独特个性的书法作品。倡导“新文人书法”核心要义也恰恰在于,努力保持中国书法艺术的纯正品位和崇高境界,以倡导和引领新时代的书法创作风尚。
由于当代书家职业化发展的倾向,书法家不再限定于文人或学者,书法家与文人学者之间出现了身份或职业上的断裂。旭宇先生对此有这样的阐释:“不是文人的可以通过学习成为文人,是文人的可以向更高的境界提高。”所以,新文人书法也不在严格以书者的身份职业来界定,而是以其作品中的文化价值和艺术表现力去衡量。笔者认为,新文人书法的主体应当是对当代人文精神有着共同认同“文墨并重,文以养心养性,人格迹化于书于墨”目标和风格的一个群体,且是一个开放的艺术群体。新文人书法作为书法艺术王国的一座神圣峰巅和至高之境,值得所有人去倾力追寻和接近,即便是对于不同身份的追寻者。
书法是精神的灵物,离开了文化价值,书法只是一种形式化的东西。书法创作应当是一种文化精神、文化价值和文化符号的创造活动,书家主体的文化素养对书法作品的表现力、熏染力的影响是深刻的,每一幅书作均浸透饱含着书家主体的德才学识。对于书家个体而言,其创作能力和水平如何,起重要作用的是其文化生活内涵对其襟抱和精神世界的良性陶冶和滋养,并最大程度诗意化其人文个性。根本上讲,书家自身的精神品质、文化素养和生命境界,决定了作品的高下、优劣与雅俗。从这个角度讲,注重人文品格的修养也应当是新文人书法需要强调并遵循的一个重要标准。
三、新文人书法的艺术特质——书卷之气
书法之所以能够千年而不衰,正是因为与丰富复杂的人的精神气质、学问修养所紧密相联的。古代书家都是有深厚传统文化素养的,传统诗文重“风骨”,书法亦重“风骨”;传统诗文讲自然、凝炼、含蓄之美,书法亦重自然、凝炼、含蓄之美,这是传统哲学、美学思想在文学艺术上的相通之处。传统文人书法大都流露着一种浓郁的文化气息,且帖味严谨、美感独特、气韵真挚,大体包括相似的楷书功底,以及由馆阁体书法练就的审美价值取向(优雅、收敛、瘦劲、灵动)和真诚昂扬的气宇(或激越或含蓄)。这种“书卷气”是书法作品透露出来的高雅清逸的气息,是书家通过读书而透悟、流露在书法中的意蕴和风度,也是传统文人书法成熟的宋代文人书法的形成的重要审美标准。新文人书法与传统文人书法有血缘关联。历史上,书法本身就是文人墨客的专属活动,是文人书写行为艺术化的结晶。作为新文人书法,保持传统的“书卷气”是其中应有之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书家的知识结构、文化修养已不同于古人,全面地理解和把握书法传统中蕴含的丰富内涵,正是新文人书家面临的迫切任务。陈方既先生说:“古人不知有修养而自有修养,正如古人有真朴不求真朴,亦不知真朴之可贵。今人知道需要修养而难得有修养,正如今人已失去太多的真朴要求真朴,而真朴难得一样”。一个传统文化修养较深的书家,比一个只知埋头写字的人,不仅能更快、更多、更深地领悟书法艺术的要旨,而且在其书法创作中也折射出更深的内涵。新文人书家必须不断加强传统文化修养,才能创造出自我的、不失传统文化的、又有时代新意的书作。
有为、机心、认知,都是美的破坏者,而浑全、质朴、至淳、无为的境界,才是大全至美的境界。心与天壤俱,安识身有无。科学的分析不能带来美,功利的目的追求不到美。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它的基本功能是陶冶人的性情,是排功利的,这不仅是对欣赏者而言,而且是对创作者的要求。一个心态浮躁的人是无法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的。古时文人大多境界较高,养心性、淡名欲、远功利,志趣纯真。因此,新文人在培养书卷气的同时,还应当有意识地远离功利化思想,超越物质名利的困扰。
四、新文人书法的艺术观念——率真忘我
艺术观念与艺术水平的关系十分密切,前者虽然无形,却引导和支配着后者。因为它无形,也更容易被人忽视。任何一位书家创作思维都必然受到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风俗等因素的影响,具有着时代赋予书家的感情色彩。从历史上看,当一种审美倾向满足不了社会需要后,就必然引发审美观念的变化,进而引领艺术风格的流变,这也是中国书法艺术呈现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等不同时代风貌的内在原因。时代风貌是一个大氛围,而其中又有许多流派,各呈丰姿,在各个时代争奇斗艳,有的则昙花一现,有的则成为照耀千秋的璀璨明珠。能继承传统而不违背艺术的客观规律,能创新而不悖于时代的审美风尚,这是阐发创新的必然和对创新的根本原则的规定。
新文人书法主张“书为心画”和“独抒性灵”,强调书家个人情感的抒发和表达。因此,新文人书家进行的艺术创新,应当是高度自立性和表现自我气质个性的创作。这种创新是在其表现形式技巧诸如用墨、结体、布白等多方面均有历史的继承性,这是师古而获得的。而在风貌上,对前人和时人的成法决非套用和再现,而是溶化,进行变通和再创造,从而逐步创立自我的、具有新的审美价值的书境,进而形成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体现个性的、体现时代精神的、体现有更新了的文化内容的、包含着自己才情的新形式,这往往需要书家要投入毕生精力才能实现。
五、关于新文人书法的创作心态——自然洒脱
作为书法艺术物化形态的线条是“有诸于中而形诸外,得于心而应于手”,是书法家主观世界的表现,而不是客观世界的再现。汉代蔡邕在《笔论》中说“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书法风格与主动审美的追求层次是密切相关的。刘熙载在《艺概》之《书概》中说:“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当接触到富有艺术性的书法作品时,首先被强烈感染的是作品的精神气息,而这种气息,是建立在书家训练有素的高度艺术技巧基础上的,还要在“达其情性、形其哀乐”的状态中方能挥写出来。古时的文人书法大都是兴之所至,信笔拈来,承载的是亦忧亦乐,表达的是真性真情,常常是诗词歌赋,托物言志,抒咏高怀,非有俗情。即使信札之类,也是真情交流,品文论艺,舞文弄墨,皆为雅叙。历代经典文人书法所言无一不雅,此皆文人书法内容之特质。
从古代流传下来的作品来看,文人不经意挥写的信札、笔记、文稿等,要比专门书写的墓碑、对联、中堂、屏条随意的多。书法的实践经验无数次地告诉书家:“惨淡经营,刻意求之”与“信于挥毫、无意于佳”的客观效果常常相反,愈是小心谨慎,愈写得拘谨,越可能达不到理想效果。从汉代蔡邕的“欲书先散怀抱,恁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到宋代苏轼的“书初无意于嘉乃嘉尔”的创作精神来看,古人都是要求书家心理放松,没有精神负担来作书,切勿为书而书,刻意求之。
新文人书法旨在追求自然美,反对无病呻吟、故作玄虚和矫揉做作,新文人书者理应保持一种 “无意于嘉乃嘉”的创作心态。从作品角度讲,新文人书法应当有一种率真朴实之气,即书者在听任心灵之交响,任笔墨似不择地之泉源自然喷涌流溢,行于当行、止于不可不止,时常处于一种物我两忘、率真洒脱、轻松自如的创作状态。
六、新文人书法的审美取向——意韵之美
玛克斯·德索在《美学与艺术理论》中说:“美与愉悦的不同表现在它能透过表象,提示存在的本质和意义,使一种绝对价值成为直觉,在有限中体现无限。”新文人书法必须是具有美感的,这既是受众的需求,也是新文人的自觉追求。新文人书法内在追求的自然之美,其意为不造作、不拘束、不呆板、非勉强的。中国美学重“气”,到了六朝与“韵”结合起来,凝固成“气韵”之说。气韵生动强调艺术要有生命之感。中国艺术以气韵为尚,体现出对生生而有节奏的生命精神的追求。在书法作品中常常把成功的作品称之为“自然生动”“自然流畅”,这是指书法作品的线条无生硬、无病笔,像自然天成一样,表现新文人书法作品的境界与神韵,欣赏她如望海上蓬莱,月中桂子,从中得到一种朦胧美的享受。而这种感情和形象,往往不是凭语言就能完全表达清楚的,只能诉诸感觉。所以,在对艺术的审美欣赏中常常需要“心悟”,而不可“言传”。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微妙复杂性,正是书法艺术抽象性的魅力所在。
意境之美是新文人书法追求的至高境界,反映出作者的品位、格调与高度,以及作品创造出的境界与意义。张怀瓘将无言妙境与智识之途相对而论,他认为艺术“不可以智识”,唯有以心会。同样一件作品,不同审美能力的人所得出的审美判断也是不同的,只有具有较高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的人,才能进入到对意境美的欣赏层面。因此,新文人书法美学需要对意境美的构成要素、意境美的表现方法、欣赏步骤等进行深入探究。对意境美的表述所能达到的高度,将是新文人书法美学体系构建的高度,其构建也必将是一个长期艰苦探索的过程。
新文人书法对书法艺术之美的探索是承继传统基础上的革故鼎新,在突破旧规范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美学规律,坚持以诗意的情调、奇趣的变化、优美的意境、新颖的形式、自由的章法构成,去进行大胆创新和美的创意。只有这样,新文人书法才能真正为当代书坛增添一道亮丽的艺术景观,也才能实现行稳致远。
作者颜默:河北宁晋县人。1979年参军。大学学历。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结业于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学习班,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装备部美术书法院研究创作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书画院副院长、河北省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河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草书专业委员会委员、创作委员会委员,书法作品和书学论文多次入选全国大展并获奖。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110报警服务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http://www.zgxyjjbd.com
版权所有 2008-2023
《中国县域经济》